關于能源“十三五”規劃
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3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,已經經過了國家能源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。
關于14個能源專項規劃
國家能源局組織編制的十四個能源領域的專項規劃進展順利。電力、水電、風電、煤層氣、生物質等六個專項規劃已經發布實施,可再生能源、天然氣等三個專項規劃即將發布。太陽能等五個專項規劃正在抓緊推進,有望于年底前發布實施。
關于能源規劃目標和任務
注:這是約束性指標,必須要完成,十三五諸多產業規劃也以此為底線,倒推產業發展規模
十三五時期,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提高到15%以上(),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0%。煤炭消費比重要降低在58%以下,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增量合計約為4.8億噸標準煤,是煤炭增量的3倍多。
(注:督促并解決棄光、棄風等發展中的難題,努力把三北地區的棄風棄光率控制在5%以內,其他地區基本做到不棄風,不棄光。
按照十三五期間國家中長期核電發展規劃,還要在沿海地區布局一批核電項目。核電建設一定要以確保安全為前提,采用最新、最高的核安全標準。水電建設也要與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統籌考慮,十三五期間安排了6000萬千瓦的常規水電。另外,抽水蓄能也安排了6000萬千瓦,著重補短板。
關于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
擴大天然氣消費的規模;實施油品質量升級改造,化解煤炭過剩產能,全面實施散煤的綜合治理。逐步推行清潔能源替代民用散煤,實施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升級改造。力爭到2020年煤電機組平均煤耗在310克以下,污染物排放水平和燃氣機組相當。
特別是天然氣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:一是要積極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。當目前天然氣終端銷售環節價格過高影響了消費市場的拓展,比如說西氣東輸的天然氣,從新疆口岸輸送到各個省的門站要經歷上千公里,加價也就是在8毛左右。而從省門站到用戶往往只有幾十,幾百公里,有的地方加價在一塊錢以上,解決這個問題關鍵要調整價格機制,當然有關方面已經在研究和推動這一問題的解決。(注:這說明高層已經注意到天然氣產業鏈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,尤其是下游分銷環節獲得較大的利益分成問題得到關注。)
二是要拓展天然氣消費市場,提高天然氣消費的比重應著力于拓展市場空間,主要方向是在居民生活、工業生產、交通運輸等領域替代煤炭。同時,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氣的調峰電站,一些發達國家可再生能源比重明顯的高于我國,但電力系統能夠穩定運行,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天然氣電站在調峰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。
三是保障天然氣的工業安全。2015年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經接近32%,比上一年提高1.5個百分點,必須把對外依存度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。國外的資源要利用好,國內的資源挖潛,也不能放松。我國尚未開發的天然氣資源還有很大的潛力,非常規天然氣如頁巖氣和煤層氣的可采資源量還有20多萬億立方米,如果說在國內勘探開發上多下工夫,就可以有效的緩解進口的壓力,下一步我們要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,調動各方勘探開發油氣資源的積極性。
“十三五”新開工煤電機組只有1000萬
對“十三五”期間煤電機組安排2億千瓦,大家的議論比較多。我們進行了認真梳理,實際上十三五新投產的2億煤電機組里1.9億屬于“十二五”期間已經布局規劃并開工建設的項目。實際上“十三五”新開工的煤電機組也只有一千萬。
煤炭去產能不是說退就退
煤炭行業產能規模50多億噸,從業人數達到四五百萬人,這樣的一個產業,即便是要頂替,要退出,要超前做出制度性安排,不是說一句話就可以讓它退出就退出的。新能源的替代的經濟性和競爭力需要多長的時間,也是要我們深入的研究。
能源布局會出現調整
我國能源資源逆向分布,形成西電東送、西氣動輸、北煤南運的格局。隨著東部沿海核電帶的建設,從山東到江蘇、浙江、福建,一直到廣東,核電規劃安排集中在沿海一帶。考慮到目前“三北”地區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,新能源布局也做了比較大的調整,主要是往東部和中部來發展。
蒙華鐵路即將在“十三五”期間投產,中部地區也布局一系列煤電機組。
能源市場化改革不是一味降價
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,這是能源改革必須堅持的目標和方向。但是,現在無論是推進資源配置的市場化,還是要建設各種市場,我們既要防止一味降價。就目前搞的大用戶直供電力市場,方方面面的議論比較多,有人認為這個市場建設的方向值得反思,因為現在目前的市場都是一味的降電價,這不應該是市場的方向。另外,我們也不能因為建設市場,增加交易成本。
(此文是對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在“2016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”上發言的摘編)